係「正統」上,無一個完全好客觀同科學的定義點先叫完整的補濕系統或者鎖水系統,所以其實好睇個人睇法同埋個人理解。
我個人理解係咁的,
(1) 係唔同的膚質所需要的水、油都唔同,
一般而言,油性皮膚唔需要過多的油性成分 ; 相反,乾的要多D。
(2) 能夠溶於水的成分好多,但一般而言,比較好的我會以「天然存在」、「非PEG變性」。而呢類成分大多有多重功效,唔一定單係補濕,所以呢,吸收多少少都可接受。
油性保濕分 (乾就多好,油就少好)
A) 細胞間脂質 :
分子酊 (常見啦) 、 脂肪酸 (存在於植物油為主) 、 膽固醇 (比較少見、植物固醇係植物油較少) 、 磷脂質 (常見係卵磷脂)
B) 皮脂腺 :
角鯊烯 (近年大熱) 、 三酸甘油酯 (植物油或者人工合成都有) 、蠟脂 (面部護膚品比較少見)、膽固醇 (比較少見、植物固醇係植物油較少)
水性補濕因子太多啦,我個人喜好的主要係 —
甘油、PCA納、尿素(好野黎,唔明點解坊間D人唔鐘意佢)、透明質酸、維B5、氨基酸 等等等等
主要問題係現時好多古怪的補濕成分,例如用甘油變出黎的,透明質酸變出黎的,我個人唔建議用,原因係 :
1) 一般黎講,唔太多人缺水性補濕。通常係極涷,冷氣位就會,但係一般用上面幾隻用足量就得。
2) 補濕因子比較好的就係有太多比較低刺激性或者叫做簡單的成分,好多都可以係皮膚搵得返類似的野。何必用一隻皮膚唔識的野?
係The Ordinary 入面,主要有以下幾隻可以作為補濕保濕
Hyaluronic Acid 2% + B5
Aqua (Water), Sodium Hyaluronate, Sodium Hyaluronate Crosspolymer, Panthenol, Ahnfeltia Concinna Extract, Glycerin, Pentylene Glycol, Propanediol, Polyacrylate Crosspolymer-6, PPG-26-Buteth-26, PEG-40 Hydrogenated Castor Oil, Trisodium Ethylenediamine Disuccinate, Citric Acid, Ethoxydiglycol, Caprylyl Glycol, Hexylene Glycol, Ethylhexylglycerin, Phenoxyethanol, Chlorphenesin不得不讚呢隻牌子好食得中大眾心理。係現行大眾眼前,認識、覺得最正的2種補濕成分 (B5、HA)都係最賣得的,所以佢地拎左出黎做主打。
先由主要成分講起,佢2%的HA係由原型透明質酸(Sodium Hyaluronate)同透明質酸交聯聚合物(Sodium Hyaluronate Crosspolymer)組成。
一般黎講,產品含1%透明質酸已經好足夠,2%其實有少少過多。係使用上必須要確保皮膚係夠濕夠多水先好用上面,同時亦唔好用咁多。個人意見黎講,我本人唔太喜歡Sodium Hyaluronate Crosspolymer呢一類成分。呢隻成分主打可以更保濕、更多元化。原因在於佢將透明質酸的粒子聯合堆一齊,形成更密的鎖水膜。問題在於,點解我地要使用透明質酸。唔係因為佢可以吸1000倍水分,亦唔係因為佢係咩大分子補濕,而係佢天然存在於皮膚上,佢的致敏性基本上係零。老實講,你要吸得更多水,有好多成分例如由大豆提煉的某一隻補濕成分廠商講到去到5000倍。重點不在於吸幾多水,而係佢的特質。
當然佢唔會話用落即係敏感爛面之後皮膚受傷,但個人取向上,我比較希望佢使用最簡單個隻透明質酸。
而可以見到排落去係B5,一般黎講,廠商都會建議1%或以上,老實講呢就係呢到落得有點兒少,什至可能唔夠1%,換言之呢到所講的B5我會視為有微效,但明顯噱頭居多。
再排落去有一大堆Glycol (多元醇類) ,多元醇有吸水效果,但效果什弱,係呢到主要做滲透、防腐的效果。但補濕成分基本上唔需要做到滲透,好多時角質層做好就夠。
問題在於多餘物質。對於一支透明質酸+B5精華,好明顯再加膠,增稠劑係極度無謂的做法。原因在於2%的透明質酸基本上用完起膠情況已經好嚴重,再加埋增稠只會令到佢更加容易出擦子膠碎。另外就係PEG-40 Hydrogenated Castor Oil,係呢到其實唔需要加,一佢唔係主打油溶性成分,亦無油溶成分要由佢溶左佢入水 ; 二佢落得唔多,要有油性的補濕又唔太夠 ; 三係呢類變性油口頭掛植物名,其實就完全唔係植物油,所以植物油的優點係唔會有。對於呢類野只係滑順的用途,對皮膚其實無任何正面護膚用途,係呢個配方中亦唔係必要存在。
再傾落去係PH值問題,對於呢到PH值我存在好奇,點解要存有PH7-7.5的Range。唔否認皮膚有自行緩沖作用,但無可否認PH4.5-6.0左右的護膚品係比較對皮膚友善。而且我相信壓低PH亦都唔係一件難事。
總結黎講只係一支透明質酸精華,B5、甘油呢類大路成分明顯落得唔足夠。
(悄悄話 : B5基本上係現時流行配方的基礎成分黎)
再落去係
Natural Moisturizing Factors + HA
Aqua (Water), Caprylic/Capric Triglyceride, Cetyl Alcohol, Propanediol, Stearyl Alcohol, Glycerin, Sodium Hyaluronate, Arginine, Aspartic Acid, Glycine, Alanine, Serine, Valine, Isoleucine, Proline, Threonine, Histidine, Phenylalanine, Glucose, Maltose, Fructose, Trehalose, Sodium PCA, PCA, Sodium Lactate, Urea, Allantoin, Linoleic Acid, Oleic Acid, Phytosteryl Canola Glycerides, Palmitic Acid, Stearic Acid, Lecithin, Triolein, Tocopherol, Carbomer, Isoceteth-20, Polysorbate 60, Sodium Chloride, Citric Acid, Trisodium Ethylenediamine Disuccinate, Pentylene Glycol, Triethanolamine, Sodium Hydroxide, Phenoxyethanol, Chlorphenesin.先講到最高原則,我個人反對使用Triethanolamine,因為佢係動物實驗出過事,當然濃度、用係人體、用係皮膚講法唔同,呢個係個人取態。但其實係呢到PH=6.5-7.0 我相信唔需要落咁多鹼劑,什至用部分補濕成分佢的天然PH值已經可以向上調至合理水平。
再睇返落去,產品選用的油分由三酸甘油酯為主,呢類Cream,我個人叫做Basic Cream,即係得保濕成分的Cream。咁唔係一件壞事,因為的確係咸魚清菜個人喜愛。
對於油肌黎講,因為明顯的就係佢主要成分唔太多油相保濕,而油肌的確唔需要咁多,對油肌係好事。當然實際用落要睇你皮膚受到幾高量的三酸甘油酯。
但對於乾肌黎講,單純的三酸甘油酯配方係唔足夠的,你需要搵更多元化的油相保濕,變相你又要買多一支有比較多元化油相的產品 (例如植物油、角鯊烯)。
水性補濕黎講,呢到比較多氨基酸,氨基酸絕對係好好的小分子補濕成分,可以見到佢補全返佢Hyaluronic Acid 2% + B5的問題,但係都係落得唔夠,特別係B5。而Sodium PCA呢一類落得比較少,但基於佢的特質,落得唔多我明的,因為鹽類產品永遠都係乳化增稠的天敵。
換言之,呢一支係一支單一化的面霜。對於油肌黎講無乜問題,如果單純想做下保濕。但由於油肌本身就唔洗太過保濕,自行分泌的天然油脂好多時已經足夠,只需要少量額外的脂肪酸或者有益的油溶性物質已經提供到良好的保濕,係使用上理應盡量減少。
對於乾肌黎講,單純的三酸甘油酯加少量的Lecithin係唔足夠做油性保濕,廠商利用乳化劑將質感改變,對於皮膚長期乾的朋友,係用個一下會有良好的保濕「感覺」,但對於長期或者持久少少的保濕成效我存有疑問。不過,人就好犯賤的,大家係保濕上都係追求感覺,咁唔否認佢最終會有良好感覺,始終Cetyl Alcohol、Stearyl Alcohol 呢類配方做左咁多年。但係比較極端的環境,盡量自己加返支油 (角鯊烯+脂肪酸+固醇) 或者 自己諗方法睇下點樣加重油分比例。
我明白好多人睇完會有一個諗法,佢咁平,要求唔好咁高。
好老實,我要求已經降低左,但我覺得連B5、甘油呢類基本上平到痴線的成分都唔肯落,走去落明星成分而且唔需要咁多的野,係唔係對得住消費者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